WFU

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

別鬧了!髖關節痛竟然跟疝氣有關?


以髖關節疼痛來表現的閉孔疝氣 (Obturator Hernia)

急診醫學部 蔡賢龍 / 放射線部 吳美翰 / 外科部一般外科 楊明勳

 

在COVID-19大流行期間,有上呼吸道症狀的病患為數眾多,但某日急診室來了一位從來沒有常見慢性疾病,且體型瘦小的94歲老奶奶,卻引起了急診室蔡賢龍醫師額外的關注。


因為除了明顯的上呼道症狀外,這名老奶奶還同時提到早上起床後,左邊髖關節突然感覺疼痛沒辦法活動,腹部也有腫脹感。理學檢查顯示腹部沒有明顯的壓痛點或反彈痛,左髖關節外觀沒有特別異常,鼠蹊部也無常見的疝氣。隨後安排的骨盆腔 X 光雖然顯示雙側髖關節都有退化性關節炎,但並沒有找到造成左髖關節突然疼痛的原因,與此同時,X 光也顯示下腹部有一段腸子比較腫脹。


骨盆腔X光顯示小腸腫脹(白色箭頭)


於是急診部蔡醫師除了安排腹部電腦斷層外,特別交代放射科同仁協助,不僅只做腹部,還要往下延伸包含髖關節所有部分,想尋找同時引起兩處異常表現的問題。因腹部電腦斷層顯示著小腸阻塞,這是外科常見疾病,於是會診當日外科值班醫師楊明勳醫師。


一般外科楊明勳醫師在急診檢視影像結果後,立即心啟疑竇,老奶奶確實有小腸阻塞,但她從沒接受腹部手術,不可能是常見的術後小腸沾黏,也沒有發現腹股溝疝氣、腫瘤或小腸扭轉,隨後楊醫師定下心來,細心地慢慢尋找每一段的小腸,赫然發現,老奶奶的突發性左髖關節疼痛,乃至於輕微症狀的小腸阻塞,竟是極為罕見的閉孔疝氣 ( Obturator Hernia ) 所引起的。


電腦斷層顯示小腸卡在閉孔中(白色箭頭)



閉孔 ( Obturator Foramen ) 位於骨盆腔底部兩側,閉孔外側與上方是恥骨,離腹股溝很近,閉孔管內有閉孔神經和血管通過,其餘空間由脂肪組織填塞,瘦弱老人脂肪組織變少使得閉孔管空隙變大,小腸就有可能墜入造成閉孔疝氣。根據文獻統計,閉孔疝氣發生率占所有鼠蹊疝氣0.05-1.4%之間,好發於瘦弱的年老女性。


閉孔疝氣解剖圖。

老奶奶隨即接受下腹部剖腹探查手術,找到左側閉孔疝氣的位置,先將小腸復位,直接將閉孔縫合修補,再將缺血壞死的小腸切除後吻合。手術過程十分順利,術後至加護中心細心照料,老奶奶也逐漸恢復健康,脫離呼吸器回到一般病房。


手術中發現小腸卡在閉孔疝氣(白色箭頭)。


小腸因卡在閉孔疝氣而產生勒痕(白色箭頭),游離的閉孔疝氣囊袋(黑色箭頭)

這是一個急診醫學部、放射線部與一般外科醫師合作,早期發現並成功治療罕見的閉孔疝氣。說真的,這真是一個難以診斷的經典案例,有誰會想到髖關節疼痛竟然跟疝氣有關呢?


振興醫院團隊,無時無刻全方位守護您的健康,同時也溫馨提醒民眾,如果有身體不適的情況,要盡速至醫療院所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